首页 跟我学易学正文

八字命理“地支藏干深度详解”(附地支藏干图表)

阐微君 跟我学易学 2025-11-28 11:27:22 298 0

阐微堂02.jpg


为何要学《心眼命理》?

  • 【心眼合一,方为真知】无“心”之眼,断命如机器解方程,冷硬无生机;无“眼”之心,则流于唯心空谈,失去命理根基。

  • 命理为术,心性为道,命理揭示规律(术),心性决定转化(道)。关键在于:“知命者不怨天,知己者不尤人”,通过心眼合一,从被动认命转向主动立命。

多学、多思、多实践,是检验命理的真方向。

如果你也想系统学会八字,关键是想学好、用好八字,可以联系阐微堂客服玄微。

一次咨询,少走多年弯路!

今天要讲解的是“地支藏干

揭开八字命理中“隐藏力量”的密码

我们都知道,在四柱八字命理体系中,天干地支是构建命盘的两大基石。不过相信不少人,在地支藏干这个问题上,容易被困扰,地支的五行不像天干那样甲就是甲木,乙就是乙木,地支除了代表自己的本气外,还包藏着一至两个天干的五行在内。

很多人学八字时,只关注四柱八个字的表面组合,却忽略了地支中这些“看不见的天干”,结果导致对命局的理解流于肤浅,甚至误判格局、错断用神。因此,深入理解“地支藏干”,也是迈向精准命理分析的必走之路。

地支藏干1.png


地支藏干,藏了哪些?

尽管大多数命理流派都对地支藏干有所论述,但关于“地支中到底藏了哪些天干”以及“这些藏干如何分配”,各家说法并不统一,甚至存在明显分歧。然而,命理学讲究的是一个“理”字——它本质上是一门严谨且注重实证的学问,容不得半点含糊。对于那些缺乏依据、自相矛盾的说法,我们有必要加以厘清和修正。

《蠡海集》中有明确记载:

  • 子、午、卯、酉为四正之位,代表进禄之地;

  • 辰、戌、丑、未为四季之墓库,各藏一阴干;

  • 寅、申、巳、亥为四生(或称四长生)之地,乃阳干寄生之所,因此各藏两个阳干。

其中,戊土藏于辰、戌,己土藏于丑、未,阴阳各归其位。

至于具体所藏之天干,则依据临官、长生、墓库及余气等状态来确定。例如:

  • 寅是甲木的临官之地,又是丙火与戊土的长生之所,故藏甲、丙、戊;

  • 卯为乙木的临官禄地,故仅藏乙木;

  • 辰为乙木之余气、癸水之墓库,本气为戊土,故藏乙、戊、癸;

其余地支依此类推,皆有其理可循。

藏干中的:余气、中气、本气

古人将地支藏干分为三类,依据其在地支中的“力量强弱”和“季节旺衰”来区分,分别如下。

本气(主气):

代表该地支最核心、最旺盛的五行之气,力量最强,通常占60%以上影响力。

如:寅属木,本气为甲木;午属火,本气为丁火。

中气:

次强之气,多为前一节气残留或过渡之气,力量次之。

如:寅中丙火为中气(冬末春初,火气渐生)。

余气:

前一地支残留之气,力量最弱,但不可忽视,尤其在特殊组合中会“激活”。

如:寅中戊土为余气(承接丑土之余气)。

地支藏干3.png

藏干的实际应用

1. 决定日主强弱的关键

日主(日干)是否得令、得地、得生、得助,其中“得地”就看地支藏干中是否有同类或生扶之气。

例如:日主为甲木,生于寅月,寅中甲木为本气,日主得令;若生于亥月,亥中藏壬甲,甲木得长生之地,亦为强根。

2. 十神定位的隐性依据

藏干会形成“暗藏十神”。比如某女命日主为己土,夫星为甲木。若八字无甲,但地支见寅(藏甲),则夫星暗藏,婚姻信息仍可推断。

所以地支之间的刑、冲、合、化、害等关系,不仅作用于地支本身,更深刻影响其内部藏干;反过来,藏干的状态也直接决定地支组合的实质效果。

3. 大运流年引动的“开关”

藏干平时潜伏不动,但当大运或流年出现与藏干相同或相冲的天干/地支时,就会被“引出”,引发相应事件。

例如:原局有寅(藏丙火),逢流年遇丙火或巳(冲亥合寅),可能触发与丙火相关之事(如名声、文书、桃花等)。

八字术语03.png

记住:藏干是命理的“暗线”

地支藏干,如同冰山之下暗藏体量,虽不可见,却能支撑着整个命局的结构与动态。

学习八字,若止步于天干与地支的表面关系,便如隔靴搔痒;唯有深入分析,才能真正读懂一个人命运的细微纹理与潜在转机。

建议初学者熟记十二地支藏干表,并在排盘时主动标注藏干,结合十神、旺衰、刑冲合害综合分析。久而久之,自能洞察命理之幽微,推演人生之轨迹。

  • 易道至简,亦至深。藏干虽隐,其用无穷—— 郁知

感谢观看“阐微堂”文章,如果觉得对您有所帮助,欢迎点赞、收藏!

欢迎关注“阐微堂”国学,共同学习、探讨、弘扬国学优秀传统文化!



郁知,“阐微堂”国学品牌创始人,心眼命理发起人,无常派风水传人,中国易学名师,杰出命名策划师,著有《八字入门到实战》、《奇门阐微》、《天星风水阐微》、《玄空指要》等书籍。

玄微.jpg
长按扫码咨询
微 信 号:chanweitang66
玄微—阐微堂

版权声明

阐微堂所属
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